联系我们Contact us

021-62778862

(62275623   6227579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章详情

科技创新五十年后的感悟

文章来源:《大公报》 发布时间:2015-3-10 浏览次数:2239

 科技创新五十年后的感悟

——访高分子精密微孔过滤技术研究员宋显洪

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寻找能有效实施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热潮中,有一项其全称为“刚性高分子烧结精密微孔过滤技术”引起许多有关科技人员浓厚兴趣。这是一种“三高一低”(高精度、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与“节能、密闭、安全、实用”的新型液固过滤技术。它的应用领域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部门。该技术既有自己独创的硬件(新型滤材,多种新型过滤机,多个工业应用的工程等),也有自己的软件(难滤物料的过滤理论与基本工程计算等)。凡是尝试过该过滤技术甜头的许多企业都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性价比相当高的节能减排的先进装置。三十多年来,前后已有几千台新型装置在许多企业应用。

这一新技术不是从国外引进或向国外学习后发展的。国外至今还没有硬件与软件那么完整,理论发现,技术发明与发展,实践积累等这么丰富的技术。他是国内土生土长的新型工程技术。他也不是国内大专家,大学者领导或指导下研发的,它的技术发明人只有中专文凭。五十年前,当他从杭州一个中专毕业进入上海一所研究大楼建筑气派,人才济济,等级森严的国内一所大型综合研究院时,位卑才浅的他没有黯然失色,自暴自弃,而是下决心,在此奋斗终生,并下决心,不仅要早日掌握研究本领,还要研究出几个国内外没有,有广泛影响,有突出性能的科技成果;不仅技术上有突破,理论上也要有新发现。从此,他起早贪黑,不浪费所有时间,埋头拼搏。六十年代初,就研发了两项国外尚未报道的新成果。其中一项由于自己全力推广,在国内广泛应用,现在还在继续。1966年初,为了能在最难的科研领域大显身手,要创造国内外没有,覆盖面广,性能优异的新成果,主动向领导提出去负责化工部下达,但搁置四年没人承接,最后有人干了一年,却不得不下马的“难滤物料的固液过滤”这一任务。这是一项被称为“无基本研究条件”(无机械加工力量),“无试验基地”,“无资金保证”,“无急需用户”(中国古代的落后的过滤方法许多企业仍在使用,企业对先进方法的需求不迫切。)“无学术论文可写”(在所有化工单元操作中,过滤理论最落后,试验内容难以写成有学术水平的论文)的“五无”研究项目,所以拖了五年还是空白。这不是通常有明确的指标要求的研究课题。是一横跨材料,机械,化工等几个学科,风险大,难度高,艰巨性与复杂性难以预料的硬骨头,需要终身付出。根据国内当时的技术与经济条件以及习惯势力,这一领域不可能有重大突破,谁硬要在这一领域闯,必然会无功而终,甚至身败名裂。最稳妥的办法是选国外已有的成熟装置进行仿制,虽无创造,至少为改变国内过滤的落后现状,也算有一定贡献。但性格倔强的他不甘心中国人永远落后于外国人后面,在工程技术方面,中国人永远只会仿制和抄袭。他不顾个人名利前途,咬紧牙关在这一领域搏出自己的新技术。从1966年初到1974年中,已过了整整8年,仍没有做出显著成果,从开始8个人,几度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但他不怕任何冷嘲热讽,决心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走下去,内部无人又缺条件,到外面寻求合作,日夜奔忙,内外奔波,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攻克无数个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国内外前人没有的,具有显著突出性能的新型液固过滤技术渐渐以崭新面目出现国内许多工业生产上,既明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显著提高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不久前,记者在电话中找到至今还在为该技术的发展而奋斗的技术发明人,已年近七旬的宋显洪研究员,请他谈科技创新的体会。开始宋先生拒绝接受采访,只说科技创新,道路崎岖,心力交瘁,现今年事已高,身体不好,需要安静。记者再三请宋先生谈一点五十年的感悟,宋显洪讲了下面一段话:“五十年前,刚进研究院,拼命自学几门外语,学习大学本科的所有课程与部分研究生的课程,以为学好这些,就有本领从事创新性科研。经过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我的最深感悟是:外语,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只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科技人员的精神力量与哲学思维。科技创新的结果的外表是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其实质是科研人员的精力力量与哲学思维的结晶。

“凡是科技创新,尤其没有前人的成功或失败资料可借鉴的原创性创新,技术上的困难是层出不穷的。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险境随时会不期而遇。在面对各种狂风恶浪,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心灰意冷,不能丧失斗志,技术与人为困难压不倒自己,只怕自己打到自己。只要科研方向正确,技术路线正确,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这就是五十年来能坚持不懈的精神支柱。

搞科技创新的人,心永远要热,但头脑永远要冷。冷头脑中只装基础理论,国内外科技发展以及自己的实验结果等等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哲学知识。从“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及其他哲学(如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及中庸之道等)领悟到哲学原理应随时熔化在自己的思考之中。“刚性高分子烧结精密微孔过滤技术”与其他几个创新成果的技术方向与技术路线就是在“矛盾论”,与“实践论”等哲学原理指导下确定的。没有哲学分析,就很难跳出外国人现成的技术框框,沿着人家的方法与路线走,即使有创新,也只是局部与枝节的创新。自己不仅在选题与确立技术路线时用哲学原理,以后在各个项目的攻关阶段,在技术、产品、商品,工程应用等研发链的各个时期,在该技术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所形成多次再研发的循环中,由于都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才比较容易找准方向,走的弯路比较少,因而才取得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相对比较完整的新型液固过滤技术。

 

 

摘自《大公报》

文:房超

上一篇:脱硫技术汇聚环保大能量----《中国化工报》2015.9.25下一篇:高分子烧结精密微孔过滤技术世界领先